看診時間
早診9~12 午診 3:30~6:30 晚診 7~9。週六只有早診,週日不看診。 主治失眠,焦慮,憂鬱,自律神經失調,躁鬱,經前煩憂,停經煩躁,壓力症候群,附設精神分析心理治療。

                                      文/郭彥麟醫師

 

憂鬱症的治療可分為三期:

(1)急性期 Acute phase

心寬,路更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380941519-1463983245  

文/郭彥麟醫師  台南市心寬診所

這陣子世界上災難頻傳,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才剛稍作暫停,四川雅安地震便又緊隨而來。同樣地,台灣在九二一大地震,八八風災等天災的肆虐之後,好不容易從悲傷的回憶中走了出來,高鐵炸彈事件卻又讓潛藏的恐懼甦醒。隨著電視上驚駭懾人的畫面放送,伴隨轟然巨響,尖叫哀嚎,生命的脆弱與死亡的迫近,赤裸裸地闖入我們的生活中。 

某次地震的隔日,急診來了一位因恐懼而不斷哭泣的年輕女性。她是印尼僑生,也是2004年南亞大海嘯的倖存者。她在那次災難中失去了她的家鄉及男友。 

心寬,路更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年憂鬱

文/郭彥麟醫師  台南心寬診所

 

    隨著生育率的下降,台灣社會正處於急速老化的階段。2011年,老年人口已佔總人口數10%,而推估2025年時,老年人口將超過20%。也因此,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照護,必將成為一個巨大的挑戰。如何在歲月終章,汲取智慧,維護尊嚴,並傳承倫理,正是目前各個領域積極探討的議題。

心寬,路更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4459_1409935662563561_318825132_n  

副院長:  郭彥麟醫師

<學歷>

台大醫學系畢

心寬,路更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洪仲丘並不是壯烈犧牲的英雄,而是制度養成的魔鬼祭壇上的犧牲品。

如果你願意聽我繼續講下去,請先放下你我心中先入為主的觀念,暫時忘記批判的衝動,先看完下面的故事吧。

我們先從一個很有名的實驗-史丹佛監獄實驗  開始。1971年,心理學家菲利浦 金巴多博士 (Dr. Philip Zimbardo)在史丹佛大學裡面設計了一個很真實的實驗,他徵求了史丹佛大學學生來扮演監獄裡面 獄卒 和 囚犯 的兩種不同角色,目的在於觀察在人類對於被監禁的反應以及監獄的權威對於被監禁者行為及心裡上的影響。當然,在分配當獄卒和囚犯兩種身份的時候,必須要平均隨機的分配,也就是說,本來獄卒和囚犯在實驗前的評估,心理狀態及人格特質上,甚至體格上並沒有太大的差異。結果實驗預計要進行的是兩週,卻被迫在第六天就終止了,因為,在短短的六天之內,獄卒不再是在扮演獄卒,而是真的變成獄卒--變得為了管理秩序不擇手段,甚至有虐待狂傾向。一開始只是為了展現威嚴的報數遊戲,漸漸的失控,加上了交互蹲跳,仰臥起坐,半夜突襲擾亂囚犯的睡眠,脫光囚犯衣服(等於侵犯囚犯身體,形同體罰),拿走他們的飯菜,把抗命的囚犯關禁閉,要求囚犯們去辱罵訕笑不合做的囚犯。一開始他們也有一些心裡掙扎,但是用 " 維持秩序  "這些人就是罪有應得" 等理由,他們合理化自己的行為,甚至在準備上工的休息室,就開始討論今天應該要怎樣來整這些可惡的囚犯。而囚犯,想當然爾,他們會想反抗,一開始還有大規模的抗爭,還可以訕笑這些獄卒的權威,但在持續的虐待之下,後來僅僅剩下不合作運動-拒絕聽從羞辱他人的命令。甚至有囚犯出現精神恍惚,嚴重受虐的情緒障礙,而這名囚犯在實驗前可是被檢查確認心理狀態和其他人-包含獄卒和囚犯-一樣的健康。

 

文章標籤

心寬,路更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喜好電影的朋友,大家或許會藉由劇情簡介來判斷是否會喜歡這部電影,但事實上常常看電影我不會仔細看簡介,寧可用快速掃過得到一個粗略印象就好。畢竟很多商業電影為了推銷片子常常會讓賣狗肉的掛上羊頭,不只是簡介,更明顯的就是片名可能更是八竿子打不著。通常我還會參考一個網站IMDB,不用怕他是英文的,因為只要點進去看最上面的幾顆星星就好。通常劇情片,文藝片在7顆星以上,動作片在6顆星一般就不太會讓人覺得失望。根據自己喜好再利用這個網站再篩選一下,找到值得看得電影比例就比較高一點。而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經典好片是刺激1995,他在IMDB是幾顆星呢?9.3,大概是有史以來最高分,這麼好看的電影一定要推薦一下,但是他的片名就是最典型片商推銷的例子,片名有著刺激,也有1995,但和故事內容一點關係都沒有,原名是 The Shashank Redemption,直譯應該是  鯊堡監獄的救贖。劇情內容雖然有通姦,同性性行為,越獄,但看過的大概不會用刺激來形容這部片子,對我而言,比較像是強烈激盪的海流翻滾在平靜的海面之下。

簡要介紹劇情:

原本生活美滿富裕的銀行家安迪,發現老婆外遇,拿著槍打算進行報復,抽了根煙冷靜後決定打消念頭離開現場。巧的是,當晚妻子和外遇對象真的被謀殺,握有指紋的槍,掉在現場的煙蒂,完美的殺人動機,讓他百口莫辯。法庭上冷靜的宣言,被當成毫無悔意而成為了鯊堡監獄(The Shashank) 裡面唯一真正 "無辜" 的服刑人,刑期是無期徒刑。為了自己沒犯過的錯被監禁,還不是最慘的事情,在這個制度化監獄,存在著被默許的路西法效應,一群原本不是同性戀的囚犯,在獄方默許的情形下(很像最近軍中事件 枉死的洪仲丘)恣意的選擇對象發洩自己性慾同時也滿足自己擁有虐待他人的權威,安迪就是他們的對象,但他運氣比較好,熬過一次激烈衝突後的毒打後,他的堅定讓這些人接下來沒有在碰過他。

在獄中,他和一開始最看衰他的瑞德 (Red) 成為交心的好朋友,藉由萬事皆可達的瑞德協助,安迪在獄中重拾他的嗜好,和其他獄互動,逐步走出被冤枉的心理牢籠,更進一步利用他財經專業,當上了典獄長的得力助手,得到了一個改善自己和同儕們的待遇的機會,在漫長服役期間他找到了自己的志業-擴充圖書館和教育獄友幫助他們考取文憑。或許可以說總得找個目標,但安迪在這些舉動當中,似乎找到救贖,也找到屬於自己的自由。印象深刻的一個場景,他逮到一個獄警去方便的空檔,把廣播室據為己有,拿出莫札特的費加洛婚禮放到播放機上,把全監獄的廣播打開,讓女伶的高音響徹雲霄,喚醒整個鯊堡監獄,瑞德的口白為了這個自由做了最好的註解 

文章標籤

心寬,路更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端午節將近,這個紀念屈原的節日,源自於捨不得懷才不遇投江自殺的忠臣兼才子,但或許這個紀念自殺者的節日也該被質疑,是否成為廣告自殺的濫觴呢?在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於自殺新聞處理的六不原則裡面我們可以來看個大概:

第一「不要刊登自殺照片或遺書」,以免增添聳動成份--還好當時還沒有照相機以及嗜血媒體的發明,不至於有這個問題

第二「不要報導自殺方式細節」,以免引發模仿行為--屈原自殺的方式我想大家都很清楚

第三「不要簡化自殺的原因」,因為自殺往往是多重因素交相影響所致--而我們常常把屈原的自殺用一句懷才不遇,但其實根本沒有人真的知道屈原心中真正的感受呢,卻似乎都和他很熟的發表自己評論。

文章標籤

心寬,路更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太太不是生病吧,是心態有問題吧?

這句話出自這位第一次陪太太來看診的男士,我怎麼都覺得很突兀。畢竟這位男士上個月的劈腿行為才剛被老婆抓包,而劈腿後堅定認為自己沒錯的  "心態"  讓他心安理得地決定,既不和小三分手,也不跟太太離婚,享受齊人之福。

可惜這位太太並沒有擁有這麼莫名堅定的心態,她憂鬱,難過,失眠,對自己產生質疑,甚至有時自責是自己做的不夠好才給先生充分理由外遇,對於離婚的想法,一再猶豫不決,即使似乎看起來在這段關係裡面很難得到她所需要的關心與重視了。

心寬,路更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在這個自己從小成長的故鄉,用自己的專業盡力的幫助需要的人們。一年來,形形色色的人步入心寬大門,我很深刻的一個體認--來求助的人,並不是所謂 "心靈脆弱,無法抗壓" ,而是 "勇敢堅強,面對問題"。 一個人得了感冒,長了癌症,有什麼需要羞於承認自己有問題,甚至逃避問題讓他變得更嚴重呢?但情緒上的困擾,卻常常讓我們有這樣的迷思。很幸運的,還是不少人願意跨過心寬前面的那個鴻溝,和我分享他的故事。從這些故事裡面,經常讓我感嘆,我們身上其實有著那麼多的力量,又何必先入為主的認定 : 接受別人的幫助=無能脆弱?

人跑不快卻發明了汽車,人不會飛卻實現了遨遊太空的夢想。或許你需要的只是一個幫助,就可以有機會挑戰屬於你自己為小的夢想,心寬與你同在。

 


心寬,路更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各位朋友首先為很久沒更新部落格文章先向大家表達歉意, 多種因素的綜合加上最後的關鍵是, 一直在思索怎樣的文章可以真的為大家提供有用的幫助,就卡在這上面對於有些想法欲言又止地拖到今日。 但今日,看到一個驚悚又令人心疼的新聞,和幾日前來求診的患者有相似之處,讓我覺得有這責任必須要說些甚麼。我們可以先看到這責新聞出自於蘋果日報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918889/IssueID/20111228

還是請大家看完全文,大意是升學失利的哥哥,性格轉變為孤僻退縮,情緒易怒沒有安全感,家人早就建議他尋求專業幫忙卻遭拒絕。遺憾的在一次的劇烈衝突中,誤傷妹妹才後悔願意就醫。

文後訪問名醫,也是我們的同業前輩楊聰財醫師的分析種種,和我想提出來討論的問題方向很不同,畢竟去推斷這位沒見過的患者是甚麼診斷,甚至心理在想甚麼,這樣如同隔空抓藥緣木求魚,好像只讓大家滿足了看一個節目後的事後討論(如同那些犯罪節目後總愛加上一些對於犯罪者的心理分析),或許是基於媒體需求,但我認為真正對大家會有幫助的是,從這個不幸事件我們可以得到些甚麼?

首先大家還是會好奇,到底診斷是甚麼,所以我需要再次強調,太多可能都導致如此行為,諸多精神疾病,適應障礙甚至人格違常,都可能導致如此的行為出現。但是,我很希望他是生病了。為何我會這麼說呢? 因為,精神疾病不該再繼續被當作汙名化的濫用,不等於 "你得了精神病就是瘋了". 很可能就是因為這個錯誤的觀念,才會導致這位哥哥諱疾忌醫,一聽到爸爸媽媽要帶自己去看醫生就拒絕。我們必須將觀念導正成為,生了病,該看醫生,意思等於--或許醫生這邊可以讓我知道自己怎麼了,或許我可以得到一些幫助來度過目前這個困境。對,你可能不正常!! 但我說的不正常是指--這不是狀況穩定的你,所會做出來的事情,你沒有因為打了人殺了人而得到快樂平靜,你並不是罪犯。我們可以看到,這位哥哥在事後是多麼的懊悔,甚至拋棄自己不願就醫的執著,願意接受治療。

心寬,路更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